1、国务院第344 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未取得危险货物运输( ) ,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企业,由交通部门依据职责对其进行处罚。
A、企业资质
B、生产许可证
C、经营许可证
答案:A
解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要求危险货物承运人必须经过行政许可,符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规定的资质条件,方可从事运输。所以选择“企业资质”。
2、当( )着火时,禁止用水灭火。
A、碳化钙(电石)
B、红磷
C、硫磺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六模块一常见火灾事故及其防范措施中指出:有的物品遇水后产生可燃的碳氢化合物(气体),同时放出热量引起燃烧、爆炸,碳化钙(电石)遇水产生乙炔气,三丁基硼遇水产生丁醇。
3、某类危险货物除具有主要特性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性,也称为副特性,即次要危险性。危险货物的副特性( )酿成大事故。
A、也会
B、不会
C、绝对不会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某类危险货物除具有主要特性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性,也称为副特性,即次要危险性。危险货物的副特性也会酿成大事故。
4、道路运输易于自燃物质时,要注意避免这类物品与空气接触。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三篇单元二模块二各类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安全要求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装卸易于自燃物质时,应避免与空气、氧化性物质、酸类等接触。
5、装运易燃液体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若发生故障,在维修时应严格控制( )。
A、夜晚作业
B、明火作业
C、中午作业
答案:B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三易燃液体中指出: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因此,在运输作业现场必须严禁烟火,作业现场应划定警戒区,一般半径30m内不得有热源或明火,车辆应停靠稳妥,熄灭发动机,实施驻车制动,接好导除静电装置。
6、对毒性物质的撒漏物不能任意处理,以免扩大污染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对毒性物质的撒漏物不能任意丢弃或排放,以免扩大污染,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可将收集撒漏物交货主单位处理或交由环保处置单位处理。
7、易燃固体需明火点燃;易于自燃物质( )受热和明火,会自行燃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包括受湿、酸类和氧化剂)会引起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和热量。
A、需要
B、不需要
C、有时需要
答案:B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六中得出:易燃固体需明火点燃;易于自燃物质不需要受热和明火,会自行燃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包括受湿、酸类和氧化剂)会引起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和热量。
8、金属钠遇水时发生剧烈反应并释放大量氢气而造成火灾,此类火灾只能用下列( )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剂
B、水
C、砂土
答案:C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钠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氢气能燃烧。此类物品可用干燥的砂土、干粉等灭火剂进行扑救。
9、国务院第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 )应当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进行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A、质检部门
B、交通部门
C、经贸部门
答案:A
解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质检部门负责核发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不包括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固定式大型储罐,下同)生产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并依法对其产品质量实施监督,负责对进出口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实施检验。
10、符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条件的是( )。
A、车辆技术等级达到二级
B、专用车辆5 辆以下
C、配备有效的通讯工具
答案:C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明确要求:申请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应当具备:有5辆以上经检测合格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设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基础知识模块四危险货物运输的限制中明确表示:车辆技术状况应达到一级车况标准。所以此题采取排除法,选择“配备有效的通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