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因此在装运过程中应重点防止上述3 项传播途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由于本类货物少量误服、吸入或经皮肤黏膜接触进入肌体后,累积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物理变化,扰乱和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机生命。
2、托运人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或者将危险货物匿报、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的,由( )处2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A、安全监督部门
B、公安部门
C、工商部门
答案:B
解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托运人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对涉嫌违反本条款规定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依法查处。
3、易挥发出易燃、有害及刺激性气体的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现场,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中毒和燃烧爆炸。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四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中指出:对于升华或易挥发出易燃、有害及刺激性气体的货物,作业现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中毒和燃烧爆炸。
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为4.1 项易燃固体、4.2项易于自燃物质、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中,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为4.1项易燃固体、4.2项易于自燃物质、4.3项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用两块苫布覆盖车厢内的危险货物时,中间接缝必须( )。
A、前苫布压在后苫布上
B、后苫布压在前苫布上
C、前苫布与后苫布可以随意搭接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二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装卸管理作业中指出:装运高出栏板的货物,装车后,必须用绳索捆扎牢固,易滑动的包装件,需用两块苫布覆盖货物时,中间接缝处须有大于15cm的重叠覆盖,且车厢前半部分苫布需压在后半部分的苫布上
6、《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重要依据,具有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和( )的作用。
A、范围
B、责任
C、名称
答案:C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基础知识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中《危险货物品名表》该表包含了危险货物的联合国编号、名称和说明、英文名称、类别和项别、次要危险性、包装类别、特殊规定等内容。
7、某类危险货物除具有主要特性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性,也称为副特性,即次要危险性。危险货物的副特性( )酿成大事故。
A、也会
B、不会
C、绝对不会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二模块一中得出:某类危险货物除具有主要特性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性,也称为副特性,即次要危险性。危险货物的副特性也会酿成大事故。
8、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参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一模块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规定中表示: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应当“经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并“了解所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
9、根据所装运危险货物的特性,运输车辆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一篇单元一模块四车辆、设备的限制指出:根据所装运危险货物的特性,运输车辆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10、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 ) 的要求悬挂标志。
A、《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
B、《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C、《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 (GB13392)
答案:C
解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单元一模块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标准中国家标准注明,要按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悬挂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