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通过____、自身理念和传统习惯加以调节,以自觉和自律为基础。
A、法律
B、政令
C、学习
D、社会舆论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二章第一节: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可知,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道德没有强制性,而是通过社会舆论、自身理念和传统习惯加以调节,以自觉和自律为基础。
2、职业道德是在____中所必须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A、职业活动
B、日常生活
C、社会活动
D、人际交往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二章第一节: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可知,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3、下列做法能体现出租汽车驾驶员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是____。
A、因家庭矛盾内心抑郁时,不礼貌待客
B、遇城市道路拥堵时,频繁鸣喇叭催促前车
C、与乘客发生服务纠纷时,据理力争,盛气凌人
D、心情烦躁或愤怒时,能够迅速调节,尽量做到心平气静
答案:D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三节:安全运营心理素质可知,驾驶员在满意、愉快、高兴、欢喜时,反应灵敏度提高,行车精力充沛、精神集中。观察分析情况灵敏果断,操作迅速、敏捷、及时。这是一种增力,对行车安全是一种保证。反之,驾驶员存在厌恶、愤怒、恐惧或悲哀等不良情绪时,感受能力降低,精神分散、无精打采、反应迟钝、操作迟缓,时有失误。这是一种减力,对行车安全是一种潜在威胁。
4、行车避险中的“避重就轻”原则是指车辆应向____的一方避让,尽量减轻事故的损失。
A、损失较轻
B、危害较小
C、目标弱小
D、重量较小
答案:A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四章第四节:安全行车特别要求与紧急情况处理可知,生命是宝贵的,遇紧急情况避险时,应优先注意保护他人及自身生命安全。在危急情况下,车辆应向远离人的一方避让,宁可财产遭受损失,也要确保如员的安全;“避重就轻”就是避险时车辆应向损失较轻或危害较小的一方避让,尽量避开损失较重或危害较大的一方,以减轻事故的损失后果。
5、出租汽车载客在基价里程内,可以不使用计价器。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三章第四节:服务技巧和服务禁忌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在运营时必须使用计价器、按规定操作计价器,禁止利用计价器作弊收取车费。
6、出租汽车驾驶员未办理注册手续驾驶出租汽车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出租汽车驾驶员未办理注册手续驾驶出租汽车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7、《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是为了规范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服务行为,建立完善出租汽车驾驶员( ),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
A、诚信体系
B、退出机制
C、准入机制
D、长效管理
答案:A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节: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可知,《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是为了规范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服务行为,建立完善出租汽车驾驶员诚信体系,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
8、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除按照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外,还可以并处____。
A、15日以下拘留
B、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C、扣留车辆
D、3年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九章第一节:交通安全规则可知,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9、以下哪类事件属于突发事件,会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____。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害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ABCD
解释:《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0、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出租车驾驶从业资格考核结束()内公布考试成绩。
A、5日
B、10日
C、20日
D、30日
答案:B
解释:《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一节: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可知,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在考试结束10日内公布考试成绩。考试合格成绩有效期为3年。全国公共科目考试成绩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区域科目考试成绩在所在地行政区域内有效。